近日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身邊有些友人久不久就對自己的前途或者一些私人感情問題而感到

憂心忡忡,每當他們聚在一起時,相互之間都在討論,但往往在討論問題的時候,我經常聽到他們都
是互相抱怨對方不明白自己的處境,特別當某些人希望給予意見的時候,我聽到最多的是「你根本不
明白我!」,或者「我現在身處的環境並不允許我這樣做!」等等相似的回應。
 
   雖然在這些討論中我並沒有直接參與,但作為一個聆聽者,從他們的討論中,我發現現在社會
裹有很多人都犯下這樣的毛病-----當一個人在一些私人問題上往往都發生感性支配理性的情況, 每
當別人想給予一些意見的時候,往往都以上述相類似的答覆來回應。基本上我認為對這和直接反對
別人的意見沒有太大的分別,只是先後次序而已,相信這樣的回應也不會有我們提倡的和諧對話,
試想一想,當大家在反對別人的意見之前是否已經給予自己充裕的時間來分析,思考呢? 還是自己在
處於一個自我思想封閉,根本不想聽取別人的意見? 如果你是這樣的話,我覺得這根本是在自欺欺
人,也許你表面上的確是在和別人對話、溝通、討論,但實際上這樣的討論是不會有任何成果的。
因為我認為以當時的個人狀況下,感性往往支配著理性,同時人總是希望別人認同的,所以人時常
會借這些所謂的討論來抒發自己的抑鬱,如果是以這樣的心態來討論,也許是有一個宣洩的途徑,
但 這會幫助到解決問題嗎?我認為並不一定,所以在感性支配理性的情況後,我們要懂得反思,沒
有反思,所有在感性支配理性的情況下的討論是不會有任何建設性的作用的。
 
   在此我並不是說感性是破壞和諧的意思,因為我自己本身都有感性的時候,但我認為在某些情
況下,例如當問題出現的時候,我們應該嘗試以理性的思維來分析,嘗試聽取一些客觀的意見,客
觀的意見往往是有一定程度的幫助,但是大家如果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感性思維的話,我們就要懂
得反思自己的對與錯,沒有反思,問題是很難解決的,沒有反思,人就會開始產生危機,這就正如
勞思光教授所說的目的認同的迷失,慢慢走向無底的深淵!
 
   最後在這裡希望大家在閱覽以上的文章後能夠有所啟發,我本身並不是什麼心理學家,亦不是社會工作者,只是近日
眼見多位友人的私人問題中有些感慨而寫的,如有任何失誤之處,敬請大家見諒並請多加指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09308166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